首页资讯东营资讯

定了!东营发起高校争夺战!

时间:2018-03-07 13:35:43      字号:T|T 来源: 东营微城市
姓 名: *    性 别: 男   
电 话: *     备 注:
核心提示: 高校争夺战,东营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青岛夺走了石油大学,已过多年,但还是东营人心中永远的痛,对政府的埋怨也是有增无减,青岛自2001年就发起“山东高校争夺战”...

  高校争夺战,东营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青岛夺走了石油大学,已过多年,但还是东营人心中永远的痛,对政府的埋怨也是有增无减,青岛自2001年就发起“山东高校争夺战”,东营整整落后了17年,但很庆幸东营终于也加入了这场城市高校争夺战!!

  2018年市重点推进项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梳理下山东高校争夺战战况。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年,火药味十足的山东“高校争夺战”惊现黑马。

  继此前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协和学院落户莱芜之后,莱芜区域版图上又将出现“山东中医药大学莱芜校区”的身影。

  这意味着,凭借“济莱一体化”等优势,暗自发力的内陆城市——莱芜在山东如火如荼的“高校争夺战”中,再次胜出。

  莱芜之外,争夺者众。放眼山东半岛,青岛、威海、烟台、潍坊、淄博、菏泽等省内多座城市亦对高校极力争取。

  看似眼花缭乱,背后实则逻辑简单。

  普遍的观点认为: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当前,一座城市拥有大学的数量和质量,往往直接关乎其科研创新力、社会影响力以及城市活力等等,而这几股力量的交织,终又会决定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

  据此,这场事关城市发展未来的高校争夺战只会愈演愈烈。

  “黑马”莱芜

  2017年7月31日,来自媒体的公开报道称,30日,在绿地控股斥资1200亿元在山东省投建的雪野湖健康旅游小镇项目启动仪式上,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庄严接受采访时透露,山东中医药大学与莱芜市和绿地控股已签署协议,该校将在雪野片区设立校区。

  据悉,规划占地面积500亩、招生规模为本科生5000人的该校区将建山东中医药大学健康学院。建成后,计划明年招生的它将健康与服务管理、康复治疗和护理等专业将腾挪至雪野湖片区。

  公开资料显示:雪野片区位于莱芜市北,距莱城20公里,距济南46公里,北与济南接壤,东与淄博交界,西与泰安为邻,总面积223平方公里,是莱芜当地正在组建的旅游新区。

  对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莱芜校区落户该区,业内并不意外。

  毕竟,被誉为济莱两城协作“桥头堡”的上述片区自组建时起,就频繁出现在莱芜争夺高校资源的计划书上。“没有山东中医药大学,也会有别的高校落户于此。”一熟知山东高等教育春秋发展史的观察人士对凤凰网山东表示,因为,近年来,誓在“山东高校争夺战”中夺得一片天地的“小市”莱芜野心昭然。

  作为山东省面积小的地级市,莱芜总面积为2246.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134.53万人,行政区域小,优质源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一直是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

  但正如莱芜市委书记良所言:“小城一旦有了大视野,小市就能实现大作为”,自2013年开始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的莱芜沿着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注:该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支持莱芜建设省会副中心),依托省会副中心和济莱一体化建设,主动提出“服务省会、开放合作、错位发展、主动融入”,发挥产业优势,放大区位优势,在项目招商、人才招引、高校招揽等方面长袖善舞、不遗余力。

  莱芜当地在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更是频繁组团赴外地实施人才招引、高校招揽行动。

  仅去2017年下半年, 莱芜市人社局就曾于9月下旬、10月份中旬、11月上旬,组团赴华中、京津、华东三路,实施人才招引计划,对接上述地市10多所“985”、“211”高校。

  2017年以来,莱芜上述行动并未趋缓。

  日前,莱芜市人社局官网发布的《莱芜市2017年组团赴重点高校引进人才计划安排表》。自2017年3月起,莱芜将分五批,组团赴“北上广”、成都、西安、天津等14个城市、26所高校实施人才招引、高校对接。“招引优秀人才是一个方面,关键的是对接高校,争夺资源。”当地一名政府人士透露。

  如之大的“血本”下,高层次人才向莱芜不断聚集的同时,高校也在莱芜频设校区:2014年7月,“山东财经大学分校区落户莱芜”消息被确认;2016年12月,山东协和学院透露,其将在莱芜建校区……如今,山东中医药大学莱芜校区进驻雪野旅游新区。

  热情迸发

  “黑马”莱芜杀出重围的同时,“青烟威潍淄菏”也对引进高校倾注热情。

  青岛引进外地高校早出现在2001年。当年,总部位于烟台莱阳市的莱阳农学院开始在青岛城阳建设校区。次年9月,青岛校区落成,该校批3000余名本科生入住就读。2007年,莱阳农学院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点也由莱阳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正式成为青岛的高校。

  2004年,在泰安和济南两个校区办学的山东科技大学将办学主体搬到青岛校区。2007年4月,山东科技大学法人注册地变更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泰安和济南分别注册了校区。

  随后,更重磅的外地高校接连到来:200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7年后,该大学完成“青岛化”;2012年3月,山大青岛校区奠基,4年后,这一校区便正式启用。

  至此,山东省内三所211高校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齐聚青岛。随之,青岛的公办综合本科院校也由4所增加到8所。

  与此同时,青岛对国内名校的引进力度也逐步增强。据当地官方的通报消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央美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国内著名高校,要么已经设立要么便是已经与当地政府达成了在青岛建设分校或建立研究院的协议,而且还有一大批名校有望加入其中。据统计,目前与青岛正式签订协议的国内高校(机构)达21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则达到4所。

  青岛“高校聚集圈”日趋壮大的同时,威烟日潍淄菏也不甘落后。

  公开资料显示:威海1984年就已开始引进高校资源的尝试。彼时,威海市政府与山大签署《关于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协议书》;一年之后,又与哈工大签订合作建设威海分校的协议。

  2006年8月,威海市政府与哈尔滨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创建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2013年11月,北京交通大学在威海建设校区;同年,2013年,省内高校山东交通学院也设立威海校区,并命名未山东海运学院;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也开始了在威海的分校选址。

  同为沿海城市的烟台、日照对高校的吸附能力也很强。从上一世纪90年代至今,先后有中国农业大学、滨州医学院等青睐烟台;曲师大、山东体育学院、济宁医学院等相继入驻日照等。

  有数据显示,2004年到2014年的10年间,威海高校数量从3所增加到8所,日照高校数量从2所增加到6所。

  上述沿海城市的举动也在刺激潍坊、淄博、菏泽等山东其他城市。

  以潍坊为例,来自当地官方消息称,今年季度潍坊已与3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了对接,并与其中部分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其中包括教育部直属的211重点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此外,在潍坊已对接联系的知名高校中,北京大学与山东省政府已就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协议达成一致,与上海交大、中科院新松机器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合作创办新型学院也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东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巴黎理工大学等高校也先后到潍坊市进行实地考察对接。

  菏泽、莱芜等山东内陆地市也在发力。其中,齐鲁工业大学已在菏泽设立校区。而莱芜更是凭借“济莱一体化”的优势,将山东财经大学莱芜校区揽入怀中。

  政策力度空前

  “山东高校争夺战”打响,政策先行。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高校争夺战中,摩拳擦掌的山东多个地市,为获取更多高校资源相继抛出振奋人心的引进计划,部分地市的政策可谓空前。

  以莱芜为例,除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莱芜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等文件外,“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也频繁出现在当地的各种会议中,对于高校引进等重点项目,当地还“落实项目负责制,将重点工作项目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督查调度。结合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完善督导责任区建设。严格考核奖惩制,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标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评先选优挂钩”。

  而在争夺高校上力度素来大的青岛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

  《意见》称,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由目前的25所增加至50所以上。

  凤凰网山东注意到,青岛在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上突出“优质”二字。上述意见称,青岛引进的高等教育机构将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境内大学原则上应为国家“985”、“211”工程大学或国内专业排名前5名的高校,境外大学原则上应为世界一流大学或拥有一流学科。

  为吸引这些名校,青岛给出了非常诱人的条件——对引进的非独立法人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年给予不低于500万元的启动补助资金,以后根据绩效情况每年补助不低于200万元,连续补助5年;对引进的独立法人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年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的补助资金,以后根据绩效情况每年补助不低于400万元,连续补助5年。此外,还在土地、人才落户及生活等方面给予优惠。

  青岛如此,邻居——潍坊也不甘落后。

  去年12月23日,潍坊官方出台加快招院引校工作意见,提出计划到2020年,引进(创建)高校、分校(校区)、二级学院、研究生院等各类高等教育机构30所以上。

  根据上述意见,潍坊市对引进的高校院所提供资金扶持、用地保障、人才激励、配套服务、生活服务、特别扶持等六个方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如潍坊根据引进院校招生层次和规模、科研水平、产业吻合度等因素,按照研究生院不低于500万元,高校、分校(校区)、二级学院不低于1500万元,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低于3000万元的标准提供启动经费。对于引进的国内外著名高校,可由其在高校教育园区内自主选择办学地点。根据办学性质和规模,在符合《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的前提下,原则上按照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校、分校(校区)不少于1000亩,二级学院、研究生院不少于300亩的标准提供建设用地空间,并根据发展需要及建设时序预留建设用地空间。

  除此之外,潍坊更是提出对入驻的高校、分校(校区)、二级学院以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免费代建校舍。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招院引校”工作,当地还专门组建了潍坊市招院引校办公室,负责招院引校工作。

  关乎未来的较量

  大学是城市的创新引擎。一座城市拥有大学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城市的创新力量,甚至关乎这座城市的未来。

  有数据显示,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版图中,本科院校多的15个城市均是省会城市(直辖市)。

  那么,高校能给城市带来什么?有学者举例说,高校搬到了家门口,让企业更方便地找到了想要的技术。2008年落户荣成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和20多家企业联合建起产学研董事会。由企业、高校一起研发的新能源电机,在国内十几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整车上得到试用。

  的确,在经济发展早已走过劳动密集型“人海战术”的当下,科技与人才之于城市,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资源。而提供上述资源的大学,无疑是源头活水。 更何况这“源头活水”还是城市发展的名片,且有助于提升城市气质。

  因此,当靠“高校朋友圈”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气质在诸多政府官员达成共识,高校争夺战便随之而来。这在将颠覆传统的高校分布版图的同时,也在改变城市的教育、科研、人才格局,进而影响城市的发展。

  如今,这场着眼于城市未来发展考量的战争愈演愈烈,尤其是在新旧动能转换十分急迫的当下。

  毕竟,无论是依托斯坦福大学形成的“硅谷”,还是依托海淀区大学群形成的北京中关村信息产业群,都很好地说明了大学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论断。

  其间,除前述莱芜等地市外,作为省内经济总量位居第四的城市——潍坊的“图谋”很具代表性。

  在此轮招院引校工作中,潍坊不仅重点引进“985”、“211”大学以及未列入“985”、“211”的部属高校,国外方面重点引进列入教育部承认学历的知名高校,还注重加强与省内办学历史长、特色鲜明的理工科院校联系,优先引进与潍坊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海洋化工、现代农业等重点发展产业关联度高、拥有国家骨干专业和重点学科的高等教育机构。

  对此,潍坊官方的阐述是:通过扎实招院引校进一步把潍坊市打造成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基础教育优质先进、创新活跃、人文昌盛的教育名城。这意味着,作为潍坊经济社会发展的后一块短板——普通高等教育,有望得到补足。

  此外,无论是其依托职业院校构想建设的“山东海洋科技大学园区”还是滨海大学城的设想,潍坊的打算是依托上述高校,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乃至环渤海经济圈地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此间需要指出的是,对省内乃至国内的高校资源觊觎已久的潍坊,去年更是“挖”走了植根淄博长达12年之久的山东化工职业学院。

  这当然刺激了身为山东第三城的淄博。

  今2017年以来,持续深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淄博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大力引进大院大所大校大企聚力建设国内一流专业化产业基地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引进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工作领导小组。

  2017年5月17日和23日,淄博市政府先后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航天集团第三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而更早时候,天津大学山东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淄博先进陶瓷研究院就已落户淄博高新区。

  高校争夺战,东营来了

  如今,争夺仍在持续且日趋白热化。在此背景下,面对省内多城的大肆招揽,东营如何在这场城市战争中获胜?

  2017年全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以来,成立了教育产业投资促进委员会,专门从事教育产业招院引校工作,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重要战略合作!这次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4月27日下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东营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主楼C304会议室举行。

  东营市市委书记申长友、副市长冯艺东、市政协副主席吉能,市政府党组成员、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心主任孙波;石大党委书记山红红、校长张来斌、副校长徐春明等双方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仪式由张来斌主持。

  仪式上,孙波介绍了本次合作的背景和战略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

  申长友代表东营市委、市政府,对多年来学校给予东营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东营市和中国石油大学都有石油这个情感纽带,有服务国家战略这个神圣使命,有长期交流合作的坚实基础;当前,双方的合作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前景广阔;要建立和坚持定期沟通会商和工作推进机制,抓住具体项目,推动合作向深向实发展;东营市委、市政府将认真抓好落实,在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各有关部门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双方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山红红对申长友一行表示欢迎,对东营市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发展表示感谢。她指出,双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历史渊源,自1961年发现胜利油田,东营就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69年北京石油学院迁至东营,校地双方就结了下深厚的友谊;学校的很多教师都有着在东营学习或工作的经历,他们对东营更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道不尽的缘分。她表示,东营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东营地方炼化企业的长足进步和发展,令人深受鼓舞;石大将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发挥自身优势,以本次校地合作为新的起点,实现双方在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的合作,实现共赢。

  冯艺东和徐春明分别代表东营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校地双方将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促发展”的原则,围绕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东营特色产业优势,依托学校在教育、科研、人才等方面的资源,在创新载体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科研项目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探索合作模式、创新合作机制,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以增强东营市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实力。

  签约仪式后,申长友一行参观了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心、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发改委、科技局、人保局、经信委、驻京联络处、东营高新区管委会、山东海科化工集团和山东科瑞控股集团,学校党政办公室、科学技术处、人事处、化学工程学院、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和海洋工程研究院等双方相关单位、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落户东营

合作协议

  市委书记申长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程基伟,副市长冯艺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常淮诚等出席签约仪式。冯艺东副市长与房建成副校长代表市校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

  协议签署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常淮诚带队,就双方合作涉及的不同层级间对接机制、北航东营研究院组建及科技成果转化、航空导航与飞行测试校验基地项目实施、北航飞行学院东营黄河学院选址及建设规模、北航大学国家科技园企业与东营当地企业对接合作等问题与北航进行了对接,进一步加快了项目的落地实施。

  下一步将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航空导航与飞行校验测试基地、北航东营研究院、北航飞行东营黄河学院、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东营分园,共同推进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等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建设。

  对于不了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请看下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东营分校将建设为国际现代农业学院,规模15000人

  1月19日,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建设推进会召开。市委书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申长友,省科技厅厅长、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刘为民,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校长张宪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郭九成出席会议。

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

  张宪省、刘为民、赵豪志、郭九成分别代表各方在共建协议上签字。

鸟瞰图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年轻的土地,人均耕地面积全省。黄三角农高区2015年10月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是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它的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黄三角农高区将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在盐碱地综合治理、发展现代农业、四化同步推进等方面探索发展、作出示范,努力成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徐剑波

  徐剑波在讲话中指出,与黄三角农高区、东营市、山东省科技厅合作共建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是山东农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拓展办学空间、履行责任使命的重大机遇,更是创新发展理念、集聚科教优势、推动山东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将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主动协同打造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创新型科教基地。一是拓展学科领域,打造农科专门人才培育基地。结合区域需求,建设海洋与水产、草业与生态、现代农业等学科群。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实践和创新创业过硬的新农科优秀人才。二是集聚优势力量,打造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示范区。围绕盐碱地利用与改良、海洋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等领域,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组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团队,力争产出一批突破性原创成果。围绕国际现代农业产业链,重点面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及成果转化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教平台。对接国际一流大学,合办高水平办学项目,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协同创新和交流平台。借助“一带一路”农林科技教育合作联盟,推进沿线国家国际人才培养、农技人员培训、合作研发中心建设等实质性合作,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际化水平。我们相信,在省科技厅、东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黄三角农高区管委会的积极努力下,科教基地一定能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农业“硅谷”,一定能成为国内外杰出农业科技人才的“集聚地”,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理论创新与实践借鉴。

刘为民

  刘为民在讲话中指出,省科技厅将继续在科研、人才等方面加大对黄三角农高区的支持力度。一是将在黄三角农高区设立盐碱地综合治理重大研究专项;二是用好山东省政府和国家自然基金委的联合基金,吸引更多青年学者来这里开展黄河三角洲农业研究;三是省科技厅的重大科研计划、人才、平台建设资金将向黄三角农高区倾斜;四是省科技厅将与山东农大在黄三角农高区联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五是要把这里打造成山东农大和全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基地;六是要在黄三角农高区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的示范基地。

申长友

  申长友在讲话中指出,四方共建山东农大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有利于各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必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乡村振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东营市委市政府将把科教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协调推进,认真落实协议各项内容,在各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推动合作取得丰硕成果。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示范区要把科教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压实责任、倒排工期,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出席领导

  按照协议,科教基地位于黄三角农高区核心区,规划占地5230亩,其中一期提供土地4600亩,二期提供土地630亩。该基地将围绕国际国内现代农业的需求,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盐碱地综合开发与利用、海洋与水产科学、草业与生态等方面的学科,并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培育新的办学增长点。这是一个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和农业文化展示及传播功能为一体,具有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的科教基地。

平面图

  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坐落于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生态科技城,总面积4600亩。基地选址区位优势明显,距东营中心城10公里,至规划中的京沪高铁东营站15公里,与胜利机场距离30公里。基础条件良好,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空间大,滩涂和海域面积宽广,生态环境良好,是一片兴农创业开放的热土。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以山水耕读为设计理念。

简介

  该基地建设旨在利用山东农业大学的办学和科研以及人才优势,借助黄三角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优越的资源条件,由东营市人民政府、山东科技厅、山东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四方携手共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国际合作、职业培训等为一体的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校园、田园、生态园为一体。

  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总面积4600亩,其中教学用地1500亩,科研实习和成果转化用地3100亩。按照规划,基地一期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在校师生10000人以上。2019年,入驻3000人;2020年入驻5000人。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方式,建成全科教育的国际现代农业学院,2025年入驻15000人。

  按照规划,科教基地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学区、科学研究区、行政办公区、对外交流与生活服务区、科研试验区、实习实践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展示区等功能区。按照共建协议,黄三角农高区管委会无偿划拨建设用地1500亩,提供农业用地3730亩;负责筹集科教基地建设资金,按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按照设学标准和入驻人数建设相关设施,配置必要的教学、科研、实践、办公及生活等办学条件,实行“交钥匙拎包入住工程”。(小编:东营为引进大学够拼,点赞!)

  东营市政府将协助相关主体依法办理东营市职责权限内审批事项,并负责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就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省科技厅将加大科教基地和相关科研项目、平台建设、国际合作、人才团队、资金支持力度,并争取将科教基地列入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

  据介绍,结合黄三角农高区建设需要,学校将按照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的定位和需求,探索管理运营体制机制创新,按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标准,建设绿色环保、节能高效、人文和谐,集生态化、智慧化为一体的科教基地。目前,基地的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协议签署后,建设工程将立即启动。基地建设完成后,将满足1万名学生实践实习及创新创业的需要。

  图为科教基地施工现场

  0546房产网(东营房产网):2018年期待更多高校进入东营尤其期待东营将中国能源大学揽入怀中!!

【责任编辑:石头妈妈】 Tags: 东营 高校

更多>>
  • 热点楼盘
  • 最新开盘
楼盘

楼盘名称 开盘价 位置 开盘时间
东营理想之城郁金 8300 新区 11-30
金基御景豪庭 10000 东城 11-30
新邦邦德小镇 18000 西城 11-30
广饶海通名郡 8000 广饶县 11-30
海通碧仙湖畔 10500 东城 11-30
恒大黄河生态城 起价6800 开发区 02-29
东营城市华府 6100 西城 05-01
凌上新街坊 8000-18000 东城 11-30
万达蘭园 一房一价 东城 11-30
悦辰国际 6700 东城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