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r
0546房地产
新闻
楼市快讯 | 地产人物
房产专题 | 营销要闻
新房
新盘信息 | 楼盘地图
团购排行 | 购房手册
二手房
出租信息 | 出售信息
房产动态 | 房产中介
装修家居
家装流程 | 家居建材
促销活动 | 装修图库
论坛
业主社区 | 小道消息
网友活动 | 丁丁看房

曾为地王的房产公司挺不住资金缺口被收购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更新:2011-3-1 11:10:27 编辑:伞公子 点击:
核心提示:“地王”,一个偏正结构的现代词汇,一个财富符号,一个价值信号。地王是那些投掷重金购得土地的经济组织——房地产企业;地王是那些被房地产企业挥斥亿万购得的土地...

  紧缩的考验

  不过,一些既非央企背景也非上市企业的“地王”在已到来的2011年或将面临更严峻的资金考验。因为他们不仅要负担沉重的土地出让款项,还要忍受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

  2011年2月8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央行今年以来首次上调利率,也是2010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利率。央行曾于去年10月份和12月份两次上调利率。

  易居中国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杨红旭部长向《中国经济周刊》置评说:“存贷款利率的提高不仅从购房者方面控制了需求成本,也再次提高了开发商的贷款成本。”杨红旭认为,当前开发商的问题不仅仅是贷款价格的提高,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银行早已收紧了对房企的授信额度。

  中国指数研究院预测认为,当前的货币政策环境和2002 年、2006 年较为类似, 考虑到2010 年全年新增贷款将达到8 万亿元,而此前几次制定该指标计划时一般会低于上年实际值。预计2011 年新增贷款计划将为7万亿元。

  此外,一度受到政策打压的房地产信托资金进来据称将重新启动。但消息称,更多的信托基金考虑到房地产调控仍在持续,为规避风险,纷纷提高了房地产信托业务的门槛。记者获悉,主要信托公司今年在做房地产信托时,将以大中型房企尤其是国企为主,同时拒绝接盘收益低于3000万元的项目。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高层人士和一位股份制上市银行对公业务经理都向《中国经济周刊》证实:目前银行对房企的开发信贷越来越紧张严格,而其他融资渠道也跟随受到不同程度的封堵。

  “从目前情况看,手中持有高价地块,既无背景又无特殊融资渠道的房地产公司可能会在今年面临生存危机。”来自上市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如此归类已经或即将成为“地王”的企业未来命运,“要么接受土地被收回的现实,要么被昂贵的地块拖死。”

  相关内容详见本刊2010年第42期《谁在囤地》及2011年第4期《中国地王图》。

  资金流断裂:“地王”致命伤

  无论是顺驰地产还是北京祈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龙地产,三个不同量级的地王或被吞噬殆尽,或淡出公众视线,或股价受挫。尽管有不同的症状,但是他们却同属一类病症:被赶下“地王”宝座。

  这仅仅是北京的情况。在2009年的广州,面对公众的质疑和压力,国土局等部门对已有两年“晒太阳”历史的地王动用重刑。从那一年的9月开始,广州先后收回了白云云祥路“地王”、科学城“地王”等地块,并没收了部分土地出让金。而这其中也包括保利、富力等大型开发商于2007年所购地块。

  还有南京在2007年12月6日以24.1亿元高价成交的江宁“地王”。该幅土地被收回,连带其超过2亿元的土地保证金亦打了水漂。

  众多的实体病例都将地王最后的命门指向清楚:现金流病变。

  1月23日,多位大型房地产商的财务经理对《中国经济周刊》一致表示,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与生死相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便是资金链的健康。而得以称“王”的房企对充足的资金更是如饥似渴。

  “资金链断裂则生死攸关,资金链紧张则难以支撑企业扩张。”在香港上市的一家房地产企业财务经理说,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依旧是银行信贷。“房地产信托未成熟,私人借贷和私募资金成本太高。外资渠道只适合少数大型知名企业和上市企业。相较来说只有银行信贷的成本较低,而且支撑力度较大。这就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企业能够有钱拿高价地,卖高价盘。”

  面对当前央行加息0.25个百分点以及不断紧缩的信贷等融资渠道,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当前大约135家上市房企负现金流大约1000亿元左右,由于小型开发商资金链原本就较为紧张,加上当前宏观政策调整,对他们来讲,倒闭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现金流的崩溃总是有些起因。顺驰地产是因为疯狂拿地的扩张。而“地王”大龙地产则像是拿地撞在枪口上。

  在大龙地产“出事”之前的6月25日,北京祈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7.4亿元竞得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大街居住项目。北京祈连,实际为华美地产注册的空壳。而华美地产则是一个同样并不出名的主营房地产销售企业。

  华美地产自2009年5月至7月在北京近郊的大兴、通州大举出手,以不同命名的马甲公司购置土地。随后便被市场怀疑其资金链严重吃紧。媒体援引其内部人士的话报道说:“现在房地产调控的风声这样紧,开发商被说成洪水猛兽,谁也不愿意出头。以项目公司的名称拿地,是很多企业惯用的方式。” “去年公司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垄断通州市场,但今年没有再这么说了。”

  果真不久,九棵树地块便被北京国土局收回,并没收保证金。

  与这个销声匿迹的“通州地王”一样,北京大龙地产同样由于未能在限制期内缴纳规定土地出让金而被收回土地。

  然而坐过“地王”位子的人,总是要忍受四周的“说三道四”。大龙地产拿地之后,四下的传言便不胫而走。有说大龙地产是当地政府授意,但是事后生变;有说政商谋局抬高地价却不幸“自中圈套”……不过这些传闻最后都未得到证实。

  然而,大龙地产当“地王”撞在政策枪口上的事实却不得不承认。大龙地产拿下顺义后沙峪地块月余之后,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要求地方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支出则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

  突然下发的政策迫使大龙地产须先有50.5亿元过账,这使得其在资金方面瞬间捉襟见肘。

  2009年12月23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挂牌督办处置房地产开发闲置土地的通知》。通知要求,对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要按照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对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

  一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高层领导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这两年产生的地王被一两块高价土地拖累致死并不太可能。他认为,近年来的地王并没有中小型企业或民企。“如果政策能够更加倾向于货币化手段,那么有可能致使一些已高价拿地的企业因资金链紧张而出现生存危机。”

  而目前的政策尽管严厉却无法奈何两年来的高额信贷。“政策对地王的生死控制也十分重要。一般政策更倾向慢性作用,不像资金链那么快速致命。”

  但针对目前现状,这位人士认为:“因为这两年信贷太多了,房地产企业基本不缺钱。而且很多地王有央企背景,背靠这些大型集团则更难像曾经的顺驰那样因资金链断裂而被收购。”

打印本文

我要说两句
查看更多()
用 户:
内 容:
验证码:
·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人才招聘商务合作客服中心广告服务服务条款
东营房产网 东营新房 东营二手房 东营装修家居
0546房地产网,一站式购房首选。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0212951
地址:东营市东城区黄河路155号 邮编:257000 QQ:263836586 [在线留言]
常务法律顾问:李成银律师 电话:15954615577 战略合作伙伴:山东正义之光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