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东营资讯

东营市人民政府发布2023年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时间:2023-02-22 22:53:50      字号:T|T 来源:东营市人民政府
姓 名: *    性 别: 男   
电 话: *     备 注:
核心提示: 东营市人民政府发布2023年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东营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锚定“六个争一流、走在前”目标任务,坚持“四个高”和“两个高于”,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各类困难挑战,全市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发展,主要指标增速总体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620.7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48亿元,增长1.4%,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7%。

  (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落地,机遇优势蓄积转化。一是生态保护治理成效明显。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进入正式报批阶段,湿地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取得新成效,新建引黄闸口6个,连通水系24公里,修复湿地1.5万亩,生态补水1.9亿立方米,划定野大豆保育区7.46万亩,6161公顷互花米草深度治理进展顺利。加快沿黄生态长廊建设,新造林2173亩,绿化修复提升9013亩,保护修复湿地6063亩。着力强化污染防治,实施异味治理重点项目18个、水环境治理工程53个,整治入河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194个,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并实现新突破,PM2.5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要求,9个国控断面全部消除Ⅴ类水体,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和国家“无废城市”试点扎实推进。二是盐碱地综合利用加速突破。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启动实施。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新建盐碱地生物资源与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等7个平台。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正式运行,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山东基地、黄河三角洲种业创新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发布盐碱地夏大豆、甜高粱、葡萄等3项地方标准。黄三角农高区获批建设“国家盐碱地生物农业试验示范区”。三是能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中海油垦利16—1油田投产31口井,生产原油50.2万吨。胜利油田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启动建设,东营原油库和东营输油站迁建工程、中海油千万方原油储备基地项目建成运行。总装机140万千瓦的渤中海上风电A、B1、B2场址项目开工建设,A场址项目顺利并网发电,为全国“十四五”五大海上风电基地并网平价项目。总装机225万千瓦的3个陆上光伏项目列入第三批国家大基地项目,装机规模占全省比重28%。胜利油田6兆瓦光伏发电制氢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459.85万千瓦,增长53.16%。四是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编制全市碳达峰工作方案、“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施方案,统筹推进绿色低碳相关工作。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成投产,日注气能力稳定在1200吨/天以上。“西热东送”工程完工,年减少碳排放约22万吨。完成省下达能耗“双控”和煤炭压减任务。五是对外合作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构建起扩大开放、合作发展新平台。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制定全国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指南地方标准,组织开展央企省企东营行、与世界500强连线等活动,到位资金突破700亿元,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97亿美元,增长23.94%。

  (二)政策举措扎实有力,经济基本盘巩固提升。一是运行调度科学有效。市委统筹调度,每季度研究经济运行,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系统部署、集中发力。市政府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面临形势,研究制定应对措施;紧跟运行态势变化,每季度针对性完善工作机制,动态监测、靶向施策。成立高规格稳住经济基本盘督导和服务领导小组,市政府班子成员包靠县区、开发区,每月开展督导服务,协力解决困难问题。二是稳经济政策落实到位。贯彻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研究出台两批市级“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和中小企业纾困帮扶30条、支持企业上市挂牌10条、促进文旅消费17条、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7条等系列政策,全年累计退税、减税、缓税、降费88.19亿元,有力纾解产业、行业、企业发展困难。三是助企服务细致。认真落实“政企面对面、亲清解难题”恳谈制度,推进解决18家企业59个问题。市政府领导带队走访营收前50位的骨干企业,逐个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指导转型发展。优化百名局长服务百家企业工作机制,对124家企业“一对一”常态化联系服务。落实工业企业困难问题办理工作机制,累计解决困难问题239个。全市15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4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7家企业入围省民营企业100强,入围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

  (三)需求潜力逐步释放,向好支撑不断增强。一是投资拉动有力。坚持发展以项目为导向,建立完善挂图作战、现场观摩等调度推进机制,统筹配置建设用地指标8984亩,争取省级能评批复能耗总量110.18万吨标煤、省级收储煤炭指标23.3万吨标煤,威联化学200万吨/年PX项目获“十四五”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为73个重点项目协调解决融资难题93个,选派45名年轻干部到重点项目服务推进相关工作,推动各类要素向一线集中,全力服务项目加快建设。116个省级、282个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45.8%、112.7%。抢抓宏观调控政策机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29.42亿元,实施项目130个,年度投资完成率115.9%;签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10个、投放基金38.345亿元;过审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项目16个,贷款需求4.32亿元。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开工建设、东青高速改扩建工程全线开工,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核准变更顺利获批、单点设施采购完成国际招标,东营港4个10万吨级液体泊位完成水工主体,小清河复航东营段在全省率先具备通航条件,东营火车站改造项目建成投用。加大城乡建设力度,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等重点片区改造有序推进,苏州路、汾河路等22条道路贯通,全市运行30年以上的燃气管线全部完成改造,新建公园游园11处、绿道35公里;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164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70个,建成完整社区20个;新改建农村公路230公里,实施路面状况改善513公里,农村黑臭水体提前一年实现清零,2个片区创建为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二是消费提振回暖。持续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我市纳入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东营区入选山东省现代流通强县。组织“惠享东营消费年”系列促消费活动110余场次,发放汽车、家电、餐饮消费券6600余万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1.43亿元,增长1.9%。三是外贸快速增长。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完成“一对一”在线洽谈450余场,举办出口商品云展会5场,多渠道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在建跨境电商产业园7家,入驻企业395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626.48亿元,增长27.9%,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1.6%、30.3%。

  (四)新旧动能稳步转换,产业加速提档升级。一是现代高效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总产量145.52万吨,增长6.59%。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5.5万亩、大豆单作16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刺参“华春1号”“鲁海2号”通过农业农村部水产新品种认定,我市水产新品种实现零的突破。黄河口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山东省知名品牌达到35个。东营区获批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广饶县创建成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强县,利津县、垦利区获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发展到7400多家;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49个。二是先进制造业势头良好。围绕7个重点产业18条产业链,优化调整链长制,细化21条措施,开展延链补链行动。绘制产业图谱,谋划实施95个产业链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87.9亿元。13家省级及以上园区全部认定为沿黄重点地区合规工业园区。威联化学200万吨/年PX二期及250万吨/年PTA、利华益40万吨/年高性能ABS树脂一体化、威飞海洋水下生产系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6个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通过省“窗口指导”并开工建设。3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实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2022年行动计划,3个园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新建5G基站2019个。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9%。三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深入开展“邀请省级银行行长进东营”、金融助企惠民促发展、“政银企对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再发展”、金融辅导和金融管家试点等活动,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加742.3亿元、310.4亿元;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得到稳妥处置,不良贷款率下降至2.25%。文化旅游业稳步复苏,成功举办东营市旅游发展大会,推出“沿着黄河来旅行”系列主题推广活动,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省级景区化村庄6个,黄河·燕香里街区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意推出城市IP形象并广受市民群众认可。鲁北铁路物流园成功开行全市首列中欧班列。

  (五)改革创新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激发。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148项重点改革任务、383项“十大创新”任务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工作成效显著,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改革,完成国内以黄河水、长江水为标的的水权交易。在全省率先完成海岸建筑退缩线划定,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纳入全领域省级试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建设“15分钟政务服务圈”,大力推行“跨域办、就近办、网上办”。深化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年内推出200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创新推行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国首创将民法领域代位权引进商事领域,在全省率先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共享规范。深度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初步构建起高效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顺利完成。二是科技创新加快赋能。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启动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强化创新载体培育,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认定为省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92家,建有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725家。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出台“人才新政40条”,高规格举办黄河三角洲人才工作推介会、人才周等活动,组建黄河三角洲人才发展集团,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9人,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入选14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330人。

  (六)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01元,增长5%。财政民生支出占比74.2%,15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任务。落实就业创业、援企稳岗各项政策,共减征失业保险9284万元、工伤保险8271万元,办理社会保险费缓缴5003万元,拨付稳岗返还资金8905.1万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20.7%。实施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年底在岗13566人,城乡公益性岗位任务完成率全省。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平均增长19%,增幅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建立急难救助帮扶体系,设立“救急难”专项基金。着力提升教育水平,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增加学位1.9万个;加快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餐问题,新建改扩建学校食堂21所,增加餐位2.3万个。规范提升23处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提升42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率93%。成立山东幸福家园社区学院,建立社区工作者分级培训制度。市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城乡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率均达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一件事”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从严从快科学处置多起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传染病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建成投用,市中医院一期工程加快推进,社区医院县区覆盖率达。新建成6处城市书房,扶持业余文艺团体200个,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000余场,推出了“黄河边上唱黄河”、广场舞大赛、“群文之星”大赛等系列高品质文化活动。市体校迁建顺利推进,市全民健身中心、东营体育公园向社会开放,黄河口铁人三项赛成功举办。部署开展安全生产“补短板、强弱项、提本质、保安全”等4个行动,全市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上年分别下降27.69%、23.4%。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信访积案化解质效居全省首位。组织开展平安建设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维稳安保任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部署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及“雷霆打击·利剑护航”行动,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分析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关键之年。从国际看,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全球战略安全环境多变急变,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从国内看,“三重压力”与长期结构性矛盾叠加,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从我省看,供给体系效率不高与需求牵引动力不足并存,经济稳中存忧、进中有难。从我市看,动能转换仍处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仍然不高,“四新”经济引领效应不够,数字动能支撑作用不强。土地、能耗、煤耗等资源要素瓶颈制约突出,绿色低碳转型仍需提速。

  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保持稳定,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完整和庞大的供给体系,合理适度的宏观政策,将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我省启动实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三个十大”行动滚动推进,碳达峰十大工程、新型城镇化“四化”、基础设施“七网”、能源转型发展“九大工程”等深入实施,发展稳中向好的支撑将更加强劲。我市准确把握区域基础条件,深入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两大战略”,全力打造产业转型、特色生态城市、乡村振兴“三个升级版”,叠加国家、省、市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经济发展“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势头更加凸显。

  综合以上因素,202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外贸外资促稳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更大力度推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一是聚力打造盐碱地农业创新高地。全力支持黄三角农高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挖掘种质资源,以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为抓手,加强优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登记入库与鉴定评价。深化与高层次科研机构、大型种业企业合作,加快推进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山东基地、黄河三角洲种业创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积极建设标准化育繁种基地和试验示范基地、国家耐盐大豆区域试验基地,构建盐碱地农业新品种试验展示和应用推广体系,加快科研成果大田推广。高标准打造大豆产业集群,持续推动大豆产业创新发展,确保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增长。有序推进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工作。二是强化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统筹推进水、林、田、湖、草、湿地、海岸线、滩涂一体化保护治理,提升黄河三角洲生态功能。高质量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草原防火、孤岛刺槐林改造提升等项目。持续推进沿黄生态长廊建设,实施总投资1.9亿元的23个沿黄生态修复提升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造林2220亩,林地补植提升10595亩,保护修复湿地950亩。加强滩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范黄河岸线利用项目管理。扎实推进引黄超载治理,实现不超载目标。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严格执法监管,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三是积极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定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印发实施碳达峰工作方案,统筹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力争“双碳”工作走在前列。完成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任务,接续开展全领域省级试点,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挥胜利油田脱碳固碳人才科研和产业优势,共建区域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平台,支持胜利电厂100万吨/年CO2捕集与利用项目建设,带动CCUS全产业链发展。大力优化能源结构,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加快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程,实施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9.5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2万户。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四是切实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胜利油田原油储备库建设,支持中石化胜利油田、中海油渤海油田抓好油气主业,保障油田稳产。加快推进225万千瓦陆上集中式光伏、海上风电(E、G场址)、海上光伏(HG14、HG15场址)、渤海500千伏变电站等重点项目,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提升接入消纳能力。紧盯关键节点和领域,加强电煤调度,严控煤电机组非计划检修和降出力,抓好天然气储备,确保满足需求。

  (二)更大力度挖掘释放内需潜能。一是抓紧抓实项目建设。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全力推进336个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快落地、快开工、快见效;常态化做好政府专项债项目的谋划、筛选、储备和争取,全力抓开工、抓进度,确保专项债工作和债券拨付率、资金支出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和贴息等政策,保障重大项目融资;突出高质量和可行性,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社会事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投向领域,持续加强项目谋划和可行性研究,推动项目梯次推进、滚动接续。二是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七网”建设。全力推进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建设,推动津潍高铁东营段开工;加快推进东青高速改扩建、德州路西延暨东津黄河大桥工程;规划建设南外环、东营港一突堤铁路专用线。加快建设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10万吨级通用泊位、内航道和集装箱泊位,加快推进广利港1万吨级进港航道。完成胜利机场改造提升。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实施9.6公里市政道路和385个建筑小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对3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提前2年完成省定“两个清零、一个提标”目标任务。实施中心城区域供水保障、王庄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马新河治理等项目。新改建120公里“四好农村路”,建成100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快中心城区综合物流园建设,提升鲁北铁路物流园运营水平。加快华东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建设。新建1700个5G基站,基本实现5G信号农村全覆盖。三是积极推动消费提档扩容。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强特色商业街区、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形成完整网络布局。优化完善促消费政策,适时在汽车、家电、餐饮、文旅等重点领域开展消费券发放工作。持续实施中心城区个人购房消费补贴。抓住重大节假日和不同时节消费热点,策划组织贯穿全年的主题消费活动。推动传统商贸业态转型升级,打造电商直播基地,组织企业参与直播带货、内容短视频营销等线上推广活动,加速布局无接触消费和直播带货等新消费场景。完善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汽车家电下乡、电商快递进村,释放县乡消费潜力。丰富提升“河东东”和“海营营”城市IP形象,叫响“黄河入海、生态东营”旅游品牌,着力打造文旅新城。持续办好“沿着黄河来旅行”系列主题推广活动,策划开展“周末请上车”,为沿黄旅游线路吸引流量。高标准筹备黄河文化论坛等区域性文旅活动,做好省级旅游度假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创建工作,加快打造一批旅游民宿聚集区、景区化村庄,带动文旅消费扩容升级。

  (三)更大力度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推动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始终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石化、橡胶、有色金属行业产能置换,严控新增产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以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进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深入实施节能降碳行动,严格能效约束,加快重点用能行业节能降碳技术及装备的创新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做大做强链条经济。抓实“链长制”21条运行措施,围绕7个重点产业18条产业链,“一链一策”补链延链强链。石化产业,重点推进中国中化山东化工原料基地、振华石化丙烷脱氢及环氧丙烷等一批关键节点项目,强韧烯烃、芳烃产业链条,提升高端化工占比。橡胶产业,加快推进专业橡胶轮胎循环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企业整合优化、数字转型、品牌培育,实施好大业新材料精密线材智能制造、永盛橡胶半钢子午胎智能升级等重点项目。石油装备产业,全力推进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围绕油气勘探开发发展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和油服产业,打造石油装备产业核心功能区;加快推进胜机自动化智能修井机、威玛高端阀门等重点项目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加快推进10万吨5N铜等重点项目落地;加快发展铜基材料加工产业,引进具有产业价值集成能力的电子信息等领域项目。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云贵集团贵金属循环利用、山东国瓷年产6万吨高端有机复合涂层材料等重点项目,强化稀土催化研究院、高性能纤维研究院等高能级研发平台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生物医药产业,加强顶层设计,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发展化药、中药及生物药等产业链,布局医疗器械、保健品等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聚焦风电装备、光伏装备、锂电、氢能等产业链条,加快海上风电核心部件数字化制造、30万吨/年电解液、年产1GW高效光伏组件、氢能源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推动延链补链、集群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软件、电子信息制造、信息通信等产业。开展“工赋东营”行动,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左右,争创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5个以上,新增接入“云帆”平台企业100家。加快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新开工黄河三角洲未来数字智谷、腾讯云—融谷云智产业北方总部基地等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布局建设鲁北地区大的算力中心。深入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年内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试点示范40个以上,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地方工业技改项目260个以上。四是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条,提高大闸蟹、滩羊、对虾等特色产业精深加工能力。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等项目,推广农业综合节水和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平台建设,培育壮大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20家、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场20家。大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和优质高效服务的关键作用,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实施好化学药物定制化生产综合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化银企互信合作,继续开展金融助企惠民促发展、邀请省级银行行长走进东营等活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加强上市后备资源挖掘培育,力争年内更多企业上市挂牌。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渔业、海洋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五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坚持“三个”,迭代升级“两个创新中心”,聚力培育“四个创新高地”,布局发展“四个特色创新片区”,着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加快打造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突出抓好“六个聚力”重点任务落实,统筹推进平台、技术、企业、人才协同发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注重发挥好重大创新平台作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继续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计划,覆盖面力争达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梯次培育“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和“单项”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750家、1400家,新培育“专精特新”“瞪羚”“单项”企业70家。发挥产业、高校等引才、用才、留才作用,推动“人才新政40条”政策落地落实,高效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

  (四)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便利化,强化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打造“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升级版,持续提升“跨域通办”服务效能,提升镇街为民服务能力,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下沉,初步建成“无证明城市”。扎实推进市级政务服务大厅转型改革试点,优化完善全市企业服务中心体系。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升国资运营效率、国企核心竞争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加强财源建设、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绩效管理。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抓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动产登记“区块链+水电气热一件事”改革、森林经营等试点实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巩固拓展“双减”成果。持续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国家示范城市建设,推进DIP实训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水权交易改革,支持垦利区先行先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格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二是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积极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线下展会,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市场举办出口商品云展会,探索利用展览公司实地参展+境内人员线上对接的方式,加大RCEP、“一带一路”市场开发。支持东营综保区发挥政策和功能优势,扩大能源产品、农产品进口,提升为主导产业服务能力。探索“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水平,培育引进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推动传统产业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围绕石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高效农业等重点产业,开展靶向招商,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落实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大使制度,健全外资项目在谈、签约、落地“三个一批”工作机制,对外资项目提供“一对一”全流程、个性化服务。

  (五)更大力度促进区域协调融合发展。一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美丽庭院”建设等重点工作,年内创建45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拓展提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后续发展、南展区村庄搬迁改造成果,高标准做好产业就业、设施配套、管理服务等工作。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积极性,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汇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二是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中心镇、重点镇发展壮大,有序引导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扎实推进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东辛采油厂、老油库等片区更新改造,积极推进华山路片区、原市委党校、原市体校等片区更新改造,完成市体校迁建一期工程。实施南一路、潍坊路等城市道路改造和胜利大街水系、金湖银河片区、广利河段绿道贯通工程。基本建成819套棚户区改造住房,实施32个老旧小区改造,积极开展城市更新和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深入实施城市体检,实现中心城区社区全覆盖。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对分类投放收集点进行升级改造,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建成用好“城市大脑”,建设智慧社区,打造惠民应用场景。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构建幸福家园“1+N”为民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下沉社区,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三是积极推动区域融合发展。认真落实推进油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全力推进产业合作、绿色低碳发展、西城更新改造、油田办社会职能移交后续工作等合作事项落实,共建高品质生活服务供给保障体系,开创油地融合发展新局面。把黄三角农高区纳入全市发展大局,支持在国家农高区序列中争先进位、创先争优。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引导和支持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集中要素资源,重点培育2-3个具有地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带动提升整体发展水平。支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利津县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对口支援新疆疏勒和协作帮扶重庆酉阳相关工作。

  (六)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一是稳就业。积极抓好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全力保障就业稳定。策划开展“东营学子家乡行”等系列招聘活动,大力吸引东营籍和驻东营院校毕业生留东营就业。进一步扩大城乡公益性岗位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素质。二是重保障。扎实推进门诊共济保障制度改革,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实施长期护理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水平。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发展多层次长期照护服务。强化政府兜底保障,推动普惠型养老服务,建成市健康养老服务中心。支持社会力量跨区域、规模化、连锁运营养老服务设施,促进居家社区机构综合养老服务发展。加强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和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规范运转。推动建设黄河流域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积极发展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和社会福利事业。三是优教育。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办学,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所,扩增学位7290个。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餐问题,新建、改扩建食堂15所,增加餐位1.1万个以上。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构建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高质量发展和东营职业学院“双高计划”建设。支持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研究生培养基地和青农(胜大)盐碱地农业与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建设。四是促健康。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加快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合作申报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市人民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市中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实施精神障碍患者诊治救助保险项目。办好第十二届市运会、黄河口(东营)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五是树文明。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发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快创作一批精品文艺作品,讲好黄河入海故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六是强法治。加快构建符合东营特色的法规规章制度体系,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推动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实现全覆盖。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水平,创新普法形式,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七是守底线。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2万亩以上。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序化解政府存量债务。加快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出清,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强化危化品、道路交通、燃气、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海上安全、消防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提高灾害预警、应急处置和社会动员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深入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加快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乡村警务、生态警务、规范警务、数据警务、民生警务改革,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推动形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布局。同时,进一步做好人口计生、妇女儿童、综合治税、人民防空、职业病防治、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气象、档案、禁毒、消防、海防、防震等工作。办好确定的各项民生实事。

  附件:东营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的“资讯”所有资料及图表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刊载这些文档不视为此楼盘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达到可以销售的标准,且不构成对任何楼盘的购买的邀约或意图。参阅本网站上所刊的文档的人士,应被视为已确认得悉上述立场。购房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做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资料及图表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忽。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开发商提供为准!

  • 折扣优惠
  • 最新资讯
资讯

更多>>
  • 热点楼盘
  • 最新开盘
楼盘

楼盘名称 开盘价 位置 开盘时间
广饶齐宸府 7200 广饶县 06-26
胜利名麓南区 8700 新区 11-30
海通碧仙湖畔 9900 东城 11-30
海通学府壹号 10000 东城 05-09
东营碧桂园翘楚棠 一房一价 垦利区 11-06
凯泽壹号院 2980000 广饶县 11-14
海通御墅蓝湾︱洋 8000 东城 11-26
鑫都国子甲第 8900 新区 12-25
凌上新街坊 11000 东城 11-30
万达蘭园 8300 东城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