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楼市热点专题项目专题

四大房企排行榜出炉 保利扩张最快万科效率最高

时间:2011-01-24 10:31:40      字号:T|T 来源:
姓 名: *    性 别: 男   
电 话: *     备 注:
核心提示: 1月7日,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联合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重磅“出炉”的2010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项目销售金额与销售面积排行榜中,万科成了最大赢家,荣膺“双料”冠军之余,也创下新的历史记录。保利地产获2010年度房企...

    1月7日,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联合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重磅“出炉”的2010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项目销售金额与销售面积排行榜中,万科成了大赢家,荣膺“双料”之余,也创下新的历史记录。保利地产获2010年度房企销售面积亚军、销售金额第四名;金地集团排名居中,均位列“两榜”第13名;招商地产排名则为靠后,分列上述“两榜”的第18名、第26名。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万保金招共计实现销售金额2109亿元,签约总面积为1905万㎡。四大房企中,保利规模扩张速度快,而万科的运行效率高。截至2010年3季度,保利地产总资产较年初增长了52.27%,而万科的存货占流动资产比率低,为68.59%,这与万科一直强调的高周转、快速开发的模式相符。

    2010年房企销售排行榜出炉 万保招金“被调控”效果几何?

    四大房企·万科篇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万科在2010年继续着自己的老大地位。

    根据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联合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共同发布《2010年度中国房地产企业住宅销售排行榜》显示,2010年万科再次蝉联了住宅销售收入与住宅销售面积的双料。其中住宅销售收入1026亿元,住宅销售面积847万平方米。而1026亿元的销售成绩也创造了新的记录,使得万科成为国内家年销售超过千亿的房企。

    而面对不断深入的调控,及时调整开发布局、产品结构和开发节奏,调低对利润的追求,把调控可能带来的业绩影响降到低无疑成为其销售突破千亿的保障。

    这种顺势而为也体现在此前几年。2007年,他们率先将开发重心转向二三线城市,并以刚性需求者为主力客户,顺应政策要求大建特建“小户型”,以满足主力市场需求;2008年,当行业迎来调整时,万科则迅速举起降价大旗,抢先出货。显然,这种面对不同情况积极调整的策略使得万科得以长期位居地产“一哥”的位置。

    不过,销售千亿的背后,万科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先是盈利能力方面,这家企业销售爆发式增长的行情并未很好地传导至盈利端。与2004年的百亿销售额相比,6年之后的千亿万科,其销售额增长了9倍;2004年净利润约为9亿元,2010年前三季度为32.72亿元,如果4季度不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万科2010年全年的业绩不会超过50亿元,而这意味着其6年来的利润增长还不到5倍。显然,万科的规模增长与其成本控制能力的增长并不匹配,直接影响了其盈利能力。

    其次是资金的问题,如果仅仅从资产负债表分析,万科的资金状况确实不错。截止三季度万科的货币资金315亿,占总资产1879亿的16.7%,而流动比率,即短期借款加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仅158亿,也就是仅万科手中的现金就足够支付其2倍的短期借款,资金状况很是宽裕。

    但从万科的三季报现金流量表来看,其资金状况似乎并没有上述那么理想。2010年1-9月其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数12亿,上年同期则是正数112亿,而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数,说明企业挣得少花得多;同时其前三季度销售收入223亿元,但经营性现金流入是598亿,说明63%的现金流来自以前年度收入或预收款; 后其2010年1-9月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55亿,比去年同期的17亿增加2.3倍。而有注册会计师表示,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金额巨大,多为关联方直接的现金往来,不少企业用这种方式掩盖主营业务现金流的严重短缺。

    而如果要预测未来万科的资金状况,还要看2010年的年报,进一步了解其存货的可销售状态。如果现房占比大,就说明存货的变现能力强,相反的,如果新开工项目多,反而会进一步增加资金的需求量;截止三季度其预收账款已经达到656亿,超过1-9月份销售收入433亿,按照2010年的平均销售额,等于是已经预收了未来17个月的收入,这个数字也验证了万科未来资金会更紧张。

    同时,2010年1-9月万科的投资收益2100万,比去年同期的1.52亿下降86%,营业外利润仅2480万,说明万科的利润几乎全部来自于直营业务,也显示了其利润的健康性。

    并且,今年以来,万科还加速了在土地市场的投入,整个2010年共获取106块土地,尤其是12月份,仅一个月就拿下了21处土地,且大多数位于二、三线城市。由于房地产开发从拿地到销售到交楼平均周期是2到3年,按此规律,万科2010年实现千亿业绩便是2008年之前辛苦布局、储备土地的结果,而2010年全国范围内的大量拿地,也将保障万科今后几年的销售成绩。

    此外,万科目前已经将学习目标从美国大的住宅企业帕尔迪转向了汇丰银行,希望学习其“市场环境适应能力”,而万科也确实在住宅市场遭遇连续调控后,将触角伸向了商业地产的市场。此外针对重庆将试点房地产税的消息,万科已经对相关媒体表示,房产税的开征以及保障房大规模兴建计划的落实,会抑制投资性购房需求。而这也或许意味着在2011年,我们将更多的看到万科出现在商业地产的领域。

    四大房企·招商篇

    作为“万保金招”四家龙头房企中规模小的一家,招商地产2010年的表现可说是不温不火,虽然全年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上仍排在这四家的末尾,但截止2010年三季度的净利润却超过了金地集团,排到了第三的位置。

    根据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联合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给出的数据显示,招商地产2010年实现住宅销售收入143亿元,位列国内地产商第18位,全年销售的住宅面积为102万平方米,排在第25位。而2009年,招商地产的销售收入和销售面积分别为157亿元和123万平方米。

    由于招商地产已经形成了深圳为核心,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为重点经营区域的市场格局,而2010年的调控主要针对的就是上述地区,导致招商地产2010年上述两项数据均出现小幅下滑。

    稳健式的发展是招商地产一贯的策略,所以其整体扩张的速度相比于万科与保利颇为落后。尤其是2010年上半年,招商地产没有拿下一块新的土地储备,直到7月份这种情况才得到改观。不过,没有获取新的土地并不意味着招商地产可能出现土地储备的不足的问题。整个2010年,招商地产总计花费69.58亿元(按权益),在佛山、上海、厦门、成都、南京等地购得土地十块,新增权益建筑面积约131万平米,新增项目整体的楼面地价为5617.36元/平米。有券商就估计,目前招商地产自身拥有的权益未结算面积在800万平米以上。

    而招商地产大股东招商局的资源雄厚,是其获取质优价廉资源的重要保障。招商地产作为招商局的房地产运作平台,资产仅占集团的18%,房地产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是集团的要求。集团已确定在深圳再投资600亿元,发展前海湾保税港区、前海合作区综合开发,海上世界综合体、太子湾邮轮母港等项目,招商地产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考虑到实际控制人招商局集团在漳州开发区,深圳前海、蛇口等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作为国资委核定的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一,公司土地的储备还是比较充足的。

    此外,2010年11月11日,招商地产发布公告称,离开公司近3年的老将孟才重回公司任职副总,再掌拿地大权,而这也是短期内内招商地产新增的第二名高管。由于孟才任职招商地产副总的三年,亦是该司在土地储备方面扩张力度大的时候,所以也引发业界关于招商地产重拾快速扩张战略的联想。在孟才执掌拿地大权的2007年,招商地产便先后在深圳、广州、苏州、漳州等地取得多达447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土地储备。而在孟才离开后的另一个楼市高峰期——2009年,招商地产总共只新增6幅不到2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不过,公司在承认孟才的回归的确是招商地产开发规模扩张所需的同时,也表示招商地产未来还是会延续稳健的发展策略。

    虽然招商地产在这四大龙头房企中处于“小老弟”的位置,但其“住宅开发+商业持有”的经营模式却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大型房企发展的主流,就连此前只做住宅项目的万科,2010年也开始进军商业地产。毕竟在房地产调控持续进行的情况,住宅市场留给房企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而商业地产则注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所以,拥有大量商业项目的招商地产很可能借机缩小与前三者的差距。

     四大房企·保利篇

    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保利地产(600048)以总资产1367.89亿元保持其在“招保万金”四大房企中第二位的排名。

    2007-2010年三季度,保利地产总资产的平均增长率在四大房企中居。也即,近三年来,保利地产的总资产以平均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着。然而,“史上严厉”楼市调控期间,不同于万科能够借力“调控”、成为家销售额过千亿房企的无限风光,保利地产在2010年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并无“亮点”引人注意,更由于媒体曝出其违规建造别墅事件而引人议论。

    从保利地产2010年1-11月份拿地公告中可以观察到,2010年保利地产布局二、三线城市,拿地“凶猛”。

    根据保利地产公告进行初步统计可以看出,2010年1-11月份,保利共计拿下42个地块,绝大多数位于二、三线城市,购地金额逾450亿余元。

    资料进一步显示,2010年1-11月份保利所获42个房地产项目中,有8个位于成都,占比近1/5。可以看出来,继今年保利在成都地区以80亿的销售金额,成为该地“销售”后,成都房地产市场便成为其布局“重镇”,净用地面积共计89.59万㎡,在未来将以商业、住宅的形式被开发出来。

    除去成都地区,沿江、沿海城市也成为其重点“布局”城市:江浙、广东这几处“必争之地”自不必说,保利地产在福建、青岛和武汉等地也有所“斩获”。

    不过,布局二、三线城市之余,保利地产在一线城市北上广,再加上准一线城市天津,拿地虽少,投入却高。2010年1-11月份,保利地产在北上广天四个城市所获5个房地产项目,购地总额为144.93亿元,用地面积共计66.67万㎡,折合楼面价2.17万元/㎡。

    进入2010年12月份,房企拿地更为“凶猛”。保利地产虽仍未对2010年12月份拿地情况进行披露,但仅根据媒体报道的资料进行统计,就可发现公司在半个月内分别在北京、广州、绍兴、南京四地砸下88.78亿元拿地。保守统计,保利地产在去年全年购地金额接近600亿。

    而保利地产全年的销售金额也不过660亿。投资者虽然可以来看到保利地产在2010年突破其历史销售记录,但也要关注其资金风险,尤其是现金流量情况。

    如果对四大房企的资产负债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招商地产低(0.62),保利地产高(0.79)。2010年保利地产三季报显示,保利地产的长期借款高达470.97亿元,这一数字是万科的2倍,金地集团的2.78倍,招商地产的4.36倍。

    再将四大房企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情况进行比较的话,可以发现,除去招商地产外,其余三家均为负。2010年三季度,保利地产更是创下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为-261.08亿元的巨额数字(万科为-12.07亿、金地为-14.15亿元)。

    四大房企中,保利地产作为具有国资背景的房地产龙头企业,要比同行具有更大的信贷融资优势。和万科相比,保利或许没有其卓越的管理经验,却享有更多的政策便利。可以管中窥豹的是,4·19房地产调控以来,上市房企定向增发基本上都遭遇监管部门搁置或是否决,而保利地产则恰好在4月19日对外发布公告,称其定向增发方案获得国资委批复同意。

    不过,“大”与“强”一直是国企需要面对的考验。2010年12月22日,保利地产发布公告,公司的财务总监再次发生变更。在企业运营效率逊于万科的事实下,保利地产每隔两年变更一次财务总监,似乎也反应出公司在治理结构上有待提高。更何况,无论是在近期流行的“绿色住宅”还是“住宅产业化”的主题上,万科也要比保利先行一步。

    万科与保利,既然分列A股市场房企、二名的位置,就难以避免公众将两大房地产巨头进行比较。近两年,保利地产扩张的速度虽令市场瞩目,但是在综合实力上仍远逊于万科。好事者难免会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但是竞争对手的存在,往往是企业不断前行的动力。适值房地产市场“多事之秋”,保利在借助调控之机,一边参与行业整合,一边放手拿地。不过,仍需其能在管理上做到更为精致、理念上更加创新,由大向强转变。

    四大房企·金地篇

    金地集团(600383)在四大房企中排名第三。在2010年销售面积、销售金额排行TOP30房企的榜单中,也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两榜”中均排名第13名。

    2010年的楼市调控年,金地集团其月度销售情况为政策对楼市的影响进行了一次现身说法。而其净利润增长幅度更是发生了如同“过山车”般的变化。

    2010年一季度,金地集团就已经实现营业收入72.21亿元,同比增长404.88%;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1.66亿元,同比增长了2028.14%。

    半年后,也即截至2010年三季度,金地集团的营业收入为104.28亿元,净利润仅为13.40亿元。和一季度相比,净利润在半年内仅增加了1.74亿元,其同比增幅更是回落至74.20%。而从净利润的绝对数字上来看,金地集团的净利润甚至低于位列四大房企末尾的招商地产(三季度净利润为14.27亿元)。

    四大房企中,恐怕能反映调控政策对楼市影响的就是金地集团的销售情况了:2010年1-3月份,金地集团的销售面积持续增长,3月份环比增长率更是高达52.73%;4·17“新国十条”出台后,金地集团无论是签约金额还是签约面积连续三个月下调,环比增长率均为负数;直至经历8、9月份一个“小阳春”——其中8月份实现签约金额环比增长了198.09%、签约面积环比增长178.59%;“金九”则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签约金额环比增长85.75%、签约面积环比增长96.54%;9·30“二次调控”之后,公司签约面积和签约金额再次陷入量平价稳状态,环比增幅也变为负数。

    有业内人士指出,金地集团的短板之一,是其拿地能力弱于其他房企。近期,一份中信证券(11.77,-0.10,-0.84%)研究报告指出:金地集团很少在招拍挂市场之上和同行比拼价格短长,而是采取股权收购、旧城改造等方式获得土地项目。

    根据公开资料可知,截至2010年12月30日,金地集团购地金额逾百亿元,用地面积总额为108.35万㎡。另参与深圳市龙华扩展区保障房建设,规划建筑面积34.89万㎡。

    事实上,若不是在2010年12月份金地集团开始发力,其去年全年的拿地情况相对于其他房企来说,将显得更为“可怜”:仅12月份就至少出资60亿元拿下75.65万㎡土地,占比全年购地金额、面积总额的六成以上。

    在区域布局上,金地集团仍旧以一线城市为主力地区: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购地金额共计48.41亿元,占比全年购地总金额的近50%。沿海、长江流域二、三线依旧为房企城市,金地集团未来布局江苏、武汉、珠海和烟台。另外,沈阳仍为房企争夺要地,2010年金地集团以总价21.77亿元在沈阳拿下两块地,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两地重点布局城市。

    金地的步子,虽然小但是却稳健,不如万科的专业、保利的规模,却自有其独特之处。新旧年交替之间,金地选择此时发力拿地,承上启下,2011年,还需投资者拭目以待。(谢 静)

    一直以来,万保金招占据A股市场房地产“四强”之位,牢牢不可动摇。不过,正所谓“树大招风”,荣誉尽享、风光无限的同时,另类称呼也常伴左右——

    “无限风光”企业:万科

    上榜理由:秉持“住宅产业化”、“绿色住宅”理念的万科,绝不仅仅是一个理想者。2010年成为家销售过千亿的房企,荣膺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双料,上演了一出“叫好又叫座”的传奇。

    2010年全年,万科拿下85个地块。不过,购地金额却未必要高于保利地产。初步统计,2010年1-11月份,万科所购置的64个地块共计花费418.58亿元,远逊于保利地产。进入去年年底,万科上演了一场“岁末的疯狂”,1个月之内,一口气拿下21个地块,购地金额共计16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万科还参与了保障房以及旧城改造项目。

    “激进拿地房企”:保利地产

    上榜理由:继2009年保利地产成为拿地排行榜名后,2010年其拿地势头依然不减。销售额660亿,拿地金额保守估计在600亿左右。截至2010年三季度,保利地产背负着471亿元的长期负债,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61亿。

    这家秉承“快速增长”的央企,显然无惧资金链的问题。据有关报道,保利地产曾公开发表过两句“给力”感言:其一是“500亿没有瓶颈,660亿也不是终点”;其二则为“拿地是常态”,且期望实现3-5年内,再造一个保利。

    “另辟蹊径房企”:金地集团

    上榜理由:与众多房企围攻二、三线城市不同,金地集团一直坚守一线城市、专注中高端楼盘。同时,积极开拓房地产金融业务。

    2009年报中,四大房企中,只有金地与万科发布了《致股东书》。如果说,万科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其对未来进行的“绿色畅想”。那么,金地则用简洁的句式介绍公司的“蓝海战略”。可以说,金地集团与一般大型房企相比,策略相对保守而目标集中,同时更专注于中高端住宅。之所以称其“另辟蹊径”是因为公司除去房地产业务外,还希冀通过积累和培育公司在房地产金融领域的经验和声誉,探索出在住宅产业、商业地产与房地产金融之间的联动价值,通过不同业务之间的搭配组合来提升其盈利能力。

    “具捂盘嫌疑地产”:招商地产

    上榜理由:2006年10月,招商地产以楼面价4000元/㎡拿下深圳宝安区A906-0312、A909-0097地块,并成为宝安区观澜“地”后,并未急急推出,而是按兵不动达四年之久。

    须知2009年,金地集团在同一地区、以楼面价8500元/㎡的价格,再创“地”“佳话”的同时,也让公众看到地价3年升值2倍的“财富神话”。

    时间已进入2011,“招商观园”项目仅仅开放了样板间,何时入市,仍需等待。

【责任编辑:sysmanager】 Tags: 四大房企排行榜出炉 保利扩张最快万科效率

相关阅读

更多>>
  • 热点楼盘
  • 最新开盘
楼盘

楼盘名称 开盘价 位置 开盘时间
东营理想之城郁金 8300 新区 11-30
金基御景豪庭 10000 东城 11-30
新邦邦德小镇 18000 西城 11-30
广饶海通名郡 8000 广饶县 11-30
海通碧仙湖畔 10500 东城 11-30
恒大黄河生态城 起价6800 开发区 02-29
东营城市华府 6100 西城 05-01
凌上新街坊 8000-18000 东城 11-30
万达蘭园 一房一价 东城 11-30
悦辰国际 6700 东城 11-03